中铝网站群

EN

“市场化帮扶”铺就幸福路

来源: MK体育时间: 2025-07-31

云南省怒江州因地理环境制约,面临资源匮乏、灾害频发、基础设施滞后、生存成本高等困境,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,永祥社区作为金鼎锌业帮扶建设的集中安置点,搬迁人口有5000余人。为满足该社区弱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的就业需求,金鼎锌业着力打造“铜心幸福里”微产业综合体,为这个从大山深处搬迁而来的集体持续注入发展活力。

精准定位:合适的才是最优的

7月份的兰坪县城处处生机勃勃,走进金鼎街道永祥社区,全面投运的“铜心幸福里”微产业综合体里一派繁忙景象:豆制品加工坊里豆香四溢,面制品加工坊奏响“揉面交响曲”,米线生产线匀速运转,洗车服务点车辆络绎不绝。

为了这四个微产业的落地,金鼎锌业驻村工作队通过“地毯式”调研劳动力结构、市场需求,结合“技术简单、劳动密集、贴近民生”原则,最终选定了豆制品、米线、面制品加工及洗车服务作为核心项目。驻村工作队员小杨回忆道:“一开始,大家对我们还有些疑惑,觉得这些产业不行,觉得我们就是来走个过场。”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,驻村队员联合社区党委工作人员凑一块儿,拉着乡亲们唠嗑,把项目里的门道、保障细细说透,好让大伙心里踏实。

村头那片曾堆着碎砖的荒地,如今立起了蓝白相间的崭新厂房。金鼎锌业累计投入101万元建设厂房、购买设备。三间工坊和洗车房的顺利运营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。洗车工小余笑着说:“家里孩子小、老人年纪大,没办法出去务工。现在好了,在家门口就上班,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

如今的永祥社区,不光村头的荒地变了样,整个社区都焕发了新的生机。驻村工作队书记罗锡山介绍:“豆腐、面制品、米线加工直接消化社区村民自种的大豆、小麦、稻米。村民们种出来的粮食不用愁销路,直接送到这里加工成产品,既能卖出好价钱,还能带动一批人就业。”

创新模式:销路畅才能产业旺

清晨6点,面制品加工坊里已飘出麦香。车间外运输车正在往金鼎锌业食堂送货,司机师傅笑着说:“咱们社区做的包子馒头味道是杠杠的。”工作人员王大姐说:“起初免费给村民尝豆腐,他们反馈给我们哪里不合适,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,大伙都说好,有家的味道。”洗车服务点既填补社区洗车市场的空白,又能为社区居民提供“家门口”的便捷服务。

驻村干部们深知,没有销路,产业活不了,经过大家调研商讨,金鼎锌业决定将社区生产的豆制品(豆腐、豆干等)、新鲜米线、面制品(馒头、面条)等产品直接纳入食堂采购清单,形成稳固的“订单式生产”模式。同时,鼓励各微产业点立足社区及周边小型餐馆、便利店、居民家庭等开展零售业务。

“光有活干还不行,得教会真本事。” 为保障产能,金鼎锌业还联合永祥社区“手把手”开展技能培训,邀请技术骨干驻点教学,帮助村民快速掌握生产工艺。同时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,从生产流程到薪酬分配都有章可循,推动微产业向规范化“微工厂”升级。灵活的全职兼职岗位设置,让弱劳动力和半劳动力也能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。

成效凸显:大家好才是真的好

“铜心幸福里”微产业交响曲,是企业、社区、群众协同联动的结晶。引入“企业帮扶+社区主导+居民参与”共建模式,明确产权归属与合作机制,企业带着资金、带着市场深度参与;社区穿针引线,搭建平台;搬迁群众则以极大的热情和勤劳的双手,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受益者。

4个微产业年产值预计达60万元,年内将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。除此之外,这些产业为社区提供了17个稳定岗位,就业群众人均月增收达2000元以上。驻村干部小王在豆腐坊的香气氤氲中感慨道:“看到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,脸上笑容多了,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。”更难得的是,项目形成了“产业微循环”——米线加工点为员工提供工作餐,金鼎锌业食堂采购拉动本地豆类种植,实现“生产-消费-原料”的内部协同。

“金鼎锌业可真是咱们本地的好企业啊。”社区工作人员熊吉海望着新修的厂房说。“集体增利、群众增收”的双赢格局正愈发清晰,集体经济收入在不断增长,社区设施维护与民生补贴有了新来源,务工收入成为村民增收主渠道。(中国铜业)

集团首页|联系我们|MK体育简介|法律声明|网上办公|电子采购|电子销售

版权所有 MK体育|SPORT-MK体育国际|恩波利足球俱乐部赞助 滇ICP备2021000682

地址: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